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2.0

发布者: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09-30浏览次数:10





同济大学文件


同济质管〔20222



关于印发《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保证体系2.0》的通知


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通专基础、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学校研究制定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2.0》,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尽快制定出本单位的实施细则。希望全校各级负责同志和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从质量意识转化为自觉行为,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建设与“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新时代同济文化一脉相承的同济质量文化,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同 济 大 学

2022912

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2.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同济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聚焦人才培养全过程,升级完善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特制定一体化的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2.0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构建与“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新时代同济文化一脉相承的同济质量文化,建立健全同济特色的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引导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通专基础、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人才培养、大学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坚持问题导向、内涵建设。秉持同济大学百年来的人才培养积淀,直面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短板,深入剖析问题的症结和原因,以保障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牵引,立足“招生—培养—深造—就业—校友”人才成长全链条,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突出成效。

(三)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坚持强化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既注重“教”的质量,更注重“学”的质量,夯实科学基础、强化学术创新、浸润人文素养、开拓国际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启迪学生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坚持质量标准、机制创新。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基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高质量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以及督导、评价、监测等标准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担当,落实育人职责。创新体制机制,激发育人主体活力,促进协同育人,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制度瓶颈,构建长效机制,强化治理能力,持续提升高质量人才培养保障能力。

(五)坚持质量文化、价值引领。注重制度文化和价值文化,突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落实学校、学院、学科、专业、课程、教师的质量责任,从质量意识转化为自觉行为,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同济质量文化。

(六)坚持方法创新、智慧赋能。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基于“日常监督”“定点监督”“定期监督”和“公众监督”,完善常态监测、过程监控、综合评价。加强质量保证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新形态,夯实监督、反馈和改进机制,探索大数据驱动智慧评价。

三、质量保证体系构成

(一)总体架构

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涉及影响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涵盖国际学生教育和终身教育,包括五个主要方面,即:教育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全过程管理、监控分析和改进、质量文化。含一级项目20项,二级项目63项,以及215个关键要素。

(二)核心内容

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2.0主要由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纲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框架两部分组成。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纲要明确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纲要中的一级项目、二级项目,明确各二级项目的关键要素以及对应的质量要求,详见附件1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框架明确了保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及各自的职责,明确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系统和主要监督内容,同时还明确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学科、专业和课程责任岗位的主要职责,详见附件2

四、质量保证能力

(一)质量标准体系。对接外部质量保证标准要求,建设高质量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以及督导、评价、监测等标准体系,形成具有同济特色的评估评价指标体系。

(二)质保信息系统。基于本研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和质量保障信息系统等建设,采集、收集、分析教育教学常态监测数据、培养全过程监测数据和综合评估评价数据,提高工作实效,大数据驱动质量改进。

(三)质保运行机制。各部门的质量保证职责明确,履行到位,质量保证运行队伍正常运行。通过监控、分析和改进,建立自我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反馈机制、质量改进机制,形成育人主体内部质量保障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有机协同。

(四)质量保证效果。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体现自主性治理、多维度育人、智慧化评价,形成同济质量文化,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五、组织管理

(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的领导机构有学术委员会、教务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学术事务的最高机构。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学校学位事务决策机构。教务委员会是学校教学工作决策机构,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重大事项有审议和审定的职责。校教务委员会设秘书工作组,秘书工作组组长单位为本科生院,副组长单位为研究生院和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二)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是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

(三)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机构为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体育部和各学院(系)。

(四)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监督系统通过日常监督、定点监督、定期监督和公众监督等形式,监督人才培养质量保证项目的执行情况及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

六、其他

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2.0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纲要

2.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框架























校长办公室                              2022913日印发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