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能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学校于2021年12月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对体美劳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建设内容和主要举措。作为组织保障的内容之一,体美劳课程评价如何遵循课程评价的总体要求,又能反映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课程特点,针对体美劳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特点,开展分类评价,同时注重体美劳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育人价值,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开展体美劳课程评价,以期进一步完善体美劳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好课内教学和第二课堂,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持续改进课程质量。
按照分类评价的原则,体育课程评价的范围包括体育理论课程和体育实践类课程,美育课程评价的范围包括美育理论通识课程、美育实践通识课程和美育实践活动,劳育课程评价的范围包括劳动教育模块化课程包和实践模块。根据本学期本科生课表,选取了《体育(一)》《体育统计学》《大学美育》《星期音乐会》《劳动教育(线上课程)》《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6门课程,开展2022年体美劳课程评价试点工作,探索体美劳课程评价新模式。
课程评价以自评和专家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参评课程依照课程评估的指标体系,组织任课教师开展课程自评,填写自评表,撰写自评报告,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专家组提前对各课程的自评报告和佐证材料初审,并进行网上评审或实地考察。课程评价专家由各专业推荐、质管办审核。在课程评价专家评审会上,课程负责人结合课程自评报告、课程评价佐证材料对课程进行自评介绍,评审专家随堂听课,并在前期审阅自评报告和佐证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提问。会后,评审专家按照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对课程进行打分与评价,撰写评语和建议,并反馈相关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