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同济大学第九届校级教学督导聘任暨督导履职能力提升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四平路校区中法中心C201举行。副校长赵宪忠、教务委员会总督导徐建平、第九届校级教学督导、各学院教学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齐聚现场,共同见证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开启新征程。会议由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单烨主持。

赵宪忠首先致辞。他以“继承-创新-发展”三个关键词,回顾了学校自1997年在全国率先建立教学督导制度以来的28年奋进历程。他指出,面对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知识生产模式深刻变革的新形势,教学督导要从“课堂质检员”转型为“质量共同体建设者”,实现“质量标准制定者、教学创新发现者、教师发展合伙人、伦理风险守门人”四大角色转变,以教育家精神点亮课堂,既守住教学质量底线,又成为教育创新的“点火器”,让同济质量成为中国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标杆。

同济大学举行第九届校级教学督导聘任暨督导履职能力提升研修班开班仪式致辞
聘书颁发环节,本科生院院长吴志军、研究生院副院长司惠文为20位督导代表颁发聘书。本届督导队伍实行校级、院级同步换届,195位成员覆盖全部学科门类与培养层次,其中正高职称占比超过50%,60后至90后全龄段分布,形成“国家级教学名师+金牌竞赛教练+数字创新先锋”的多元结构,为数字时代教学质量保障注入新动能。


专题报告环节,赵宪忠以“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语境下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同济实践”为主题,结合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普及化的转型背景,系统阐释了学校质量保障需要实现的“四个转变”:从制度约束转向价值追求,营造全员质量共同体;从质量管理转向质量治理,压实学科—专业—课程三级责任闭环;从教学评价转向育人评价,构建招生—培养—深造—就业全链条监测;从教育信息转走向数字化赋能,打造智慧监测驾驶舱,实现课堂实时诊断与趋势预警。他强调,质量文化是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引擎,需在坚守传统与拥抱创新中找到平衡。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伟平围绕“以‘督’保质,以‘导’培优,携手共促教师教学发展”作报告。他介绍,教学督导的主要职责包括质量守门、助力成长和改革参谋。学校自去年9月重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以来,逐步构建起“资格准入—进阶培训—竞赛激励—咨询支持—荣誉奖励”五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支撑体系。教学督导之“导”的内涵包括引导、指导、辅导和传导,是从“领你走—陪你走—你自己走”的全过程支持。学校将持续放大督导在教师成长中的“乘数效应”,通过推动督导全链条参与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努力打造“督导-教师育人质量共同体”。

第八届督导代表、经济与管理学院熊国钺教授分享了自己17年“被督导—成骨干—做督导”的三段式成长。他提出“督导三字诀”——听前沟通、反馈共情、引导赋能,呼吁大家“站在老师身旁点灯,而不是站在身后打分”,引发全场共鸣。

徐建平作大会总结。他充分肯定第八届督导的工作成效,两学年累计听课4221门次,为1775名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诊断,助力学校在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中斩获佳绩。他勉励第九届督导主动拥抱AI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深化“由督转导”,让同济质量文化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金名片”。

仪式结束后,与会督导们按照学科、校区分为8个小组,在教学南楼开展破冰活动。通过自我介绍、工作交流等互动,迅速拉近彼此距离,为后续跨学科协同督导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将以本次研修班为起点,进一步开展“质引未来教学,共筑卓越课堂”教学质量跃升系列活动,围绕质量保障、课堂提质、课程思政、AI赋能、教学竞赛等主题,持续推动督导队伍从“课堂质检”走向“质量治理”,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贡献同济力量。
